為落實“一帶一路”戰略構想,展示文化創新手段在經典文化遺存保護和傳播工作中的應用,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與敦煌研究院于10月27日至11月17日在俄羅斯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,共同舉辦“絲路明珠,數字永恒——數字敦煌成果展”。
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,歷經10個朝代1650年的變遷,至今仍保存洞窟735個,其中包括4.5萬平方米壁畫、2000多身彩塑以及極具考古與歷史價值的藏經洞,是中國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歐亞文化千余年匯集和交融的結晶,也是人類共同的財富。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。“數字敦煌”項目已開展了20余年,旨在“與時間賽跑”,打造“青春永駐”的莫高窟,為人們在千百年后仍可領略莫高窟神韻提供可能;還旨在突破莫高窟地處西北一隅的地理局限,讓熱愛敦煌的人士,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通過網絡暢游藏于“深閨”的絢麗洞窟。
此次展覽運用實體與虛擬互動、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新型數字化陳展形式,將學術、藝術與新科技融合,突破物理空間局限,將文化遺產資源“盤活”。展覽內容包括絲綢之路中國段高清攝影藝術圖片、敦煌石窟內容圖片(石窟遺址及建筑結構、石窟精美塑像、高保真復制壁畫)與3D打印塑像等32件(組)展品,結合VR體驗、影像播放以及文化創意衍生品展示等,全方位、立體式地呈現了數字化技術對保護、研究和弘揚敦煌文物及敦煌文化發揮的重要作用與豐碩成果。展覽期間,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還將舉辦學術講座,為俄羅斯觀眾講述“數字敦煌”背后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