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是面食大國,獨具特色的手搟面是西北人面食文化的經典之作。祁連雪水孕育了這片肥沃的土地,小麥又是這片土地上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,手搟面則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主食。嘉峪關是一座移民城市,很多漂泊在這里的人,總是尋找吃一碗手搟面,因為,在他們看來,那是母親和家的味道。
想做一碗正宗的嘉峪關手搟面,首先要通過看顏色、聞味道、摸手感、嘗口感,選好呈白色、無異味、淡而甜的優質面粉。其次是和面,和面是做好面條的關鍵,在選好的面粉中添加適量的雞蛋清、鹽、食用堿,增加面條的韌性、筋道以及營養價值。一邊加入40度—45度的溫水,一邊用手指輕輕攪拌搓揉至粒塊狀,再加少量的水,把粒塊狀的面粉揉成一個面團。揉面時順著一個方向,以便成型,直到三光即“面光、手光、盆光”為止。將揉光的面團放在盆子下面靜置30分鐘醒面,以增添面條的順滑口感。面團醒過第一遍后,繼續順著一個方向揉面,揉到面團更光滑無縫隙,手感更細膩時,再次放在盆底下醒面一刻鐘以上。第二次醒面之后,將面團放在案板上準備搟面,用長搟面杖將面團壓成面餅,撒上玉米粉,每次不停轉換角度,用搟杖向四周用力搟開成片狀,搟到1毫米厚時,撒上玉米粉,即可將大片面塊疊成S形,用刀切成面條,寬細由個人喜好決定。將切好的面條放入開水鍋中煮2—3分鐘即可撈面。最后,將撈出的面條澆上各種鹵汁即可食用。
這樣,一碗香噴噴的手搟面就上桌了,挑一筷子吮吸進早已垂涎的口中,濃郁的面香,爽滑的口感,彷佛讓人回到了久遠的記憶,母親熟悉的身影以及獨有的面條香氣,早已讓人熱淚盈眶。也許,幸福的味道就是一碗手搟面。